7月29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提出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,為進城農民就近打工就業提供機會,助力保就業保民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是農民工就業問題以及“勞動密集型產業”一詞連續兩周成為國常會討論議題的重點。7月22日召開的國常會在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時也指出,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,為進城農民就近打工就業提供機會。
在強調創新發展的當下,為什么又要重提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?今年以來,國際形勢日趨嚴峻復雜,特別是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,給全球經濟發展增添了不確定、不穩定因素。在此背景下,我國重提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,短期看是應對疫情沖擊、做好“六穩”“六保”工作的必然選擇,長遠看則是我國當前國情所決定的。
近年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變化,過去,勞動密集型產業基本上以滿足基本生存為目的,而當前勞動密集型產業既有基本生存方面的內涵,更增加了生活體驗與文化享受方面的內涵。比如煙花爆竹,就是最具特色的文化享受方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。
有專家指出,產業并無高低之分,要看其是否符合經濟發展方向及當地實際。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僅現在不能放棄,而且今后較長一段時間也不能放棄,未來仍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。煙花爆竹產業尤其如此,它不僅是我國傳承了一千多年的優秀傳統產業,其產品更能滿足我國人民遵從傳統文化習俗或豐富精神生活的需求。
有研究顯示,以每一單位固定資本所吸納的勞動力數量測算,勞動密集型輕工企業是資本密集型重工業企業的2.5倍,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則是大企業的10倍以上。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煙花爆竹產業,其單位固定資本所吸納的勞動力數量更大,不論是生產環節還是銷售環節,整個產業帶動了大量農民特別是山區貧困農民的就業,不僅為保障民生做出了貢獻,更為基層勞動人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花爆竹生產和消費國,煙花爆竹是中國的特色文化名片。以瀏陽、醴陵、上栗、萬載等四個主產縣市為例,現有煙花爆竹從業人員70余萬人,年產值700多億元,年發放社會工資近300億元。根據有關數據查詢,除上述主產縣市之外,全國其他地域現有煙花爆竹相關企業(包括零售店)80多萬家,吸引就業人數超過300萬。
綜上所述,不論是從保護優秀傳統產業角度出發,還是從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角度出發,特別是從最近中央要求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角度出發,我們都應該積極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的發展。
然而,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,假借保護環境的理由,對煙花爆竹產業大肆打壓,以行政手段強力實行全域禁產、禁售和禁放。暫且不論保護傳統和文化的大道理,單說對當地老百姓的就業就是一種不小的打擊。同時,因為一些地域的全面禁放,造成大量上游生產企業關門倒閉,連帶一大批農民工失去就業機會和散失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,照此下去,未來必然會造成大量山區農民重新返貧,給國家的脫貧攻堅戰造成阻力。
地球人都知道,所謂煙花爆竹對環境的污染,不過是在極短時段和極小區域造成的影響,根本不構成對環境的重大影響。以環保為理由橫蠻對煙花爆竹進行打壓和禁止,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增加政績罷了。但是,某些地方政府的領導是否考慮到了,這是否與中央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政策背道而馳呢?
來源:煙花之家